我,陳秋生,初中語文一級教師,二十載教學生涯,四十年人生春秋。
十八歲走上三尺講臺,轉眼間,踏上教學之路已二十余年。想想初為人師之喜:學生尊重老師,敬畏老師,唯老師之言是圣旨。醉后方知酒味濃,為師方知為師難。
剛參加工作時,我被分配在一個邊遠的山村小學。那里幾間破舊瓦房,百十來個學生,近十個老師的配置,讓我知道了什么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即便如此,我沒有多少傷感,更多的是對這份工作的期待與熱愛。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幾年的拼搏與奮進,完成了工作上的第一個飛躍——調離了那所交通極為不便的村小進入了鄉鎮中學由一名小學老師而變成了一位中學老師。
我知道,這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更為艱難的起點。初來乍到,需要迎接的是新領導對自己的重新審視與期望,還有新同事的冷眼與嘲諷等等。沒有被這重重壓力擊敗,而是本著我不比任何人差的信念繼續勇往前行,一份汗水,一份收獲,自己的付出終歸沒有徒勞,每年的校級榮譽、多次的區級榮譽都收入囊中。這時,內心開始有了一絲的自我膨脹,直到身邊開始有同事調入城區學校時,才驚醒自己是浪費了多少時光?開始沉淀,開始了新一輪的準備,我也要有更高的目標。前行,繼續前行,終于實現了工作上的第二個飛躍——從鄉鎮中學調入了宜陽學校。
新的環境,又開始了新的起點,繼續努力工作著,校級、區級榮譽若干,多篇論文獲獎更激勵著我不能倦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一路走來,是是非非,你你我我。不管他人如何評價,不管世事如何變遷,自己總保持著一顆初心,低調做人,執著做事。不惜拋灑汗水,不惜花費腦筋,用陶淵明的一句詩來說,那就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